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输入您想看的站内信息:  
   
关于北京感恩励志教育咨询中心  
   北京感恩励志教育咨询中心是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感恩励志教育,以心理激励方式帮助广大青少年“明伦理、扬美德、励心志”的专业教育机构。
    本中心在我国青少年研究机构及广大教育家的指导下,通过整合专家智力资源,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及励志成功学等多学科中提炼出科研成果,运用于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独家专有的...
 
国内最新资讯
广东高州二中.. 2007-11-5
"烟酒心理干.. 2007-11-5
陕八旬翁无偿.. 2007-11-5
图:书店繁体.. 2007-11-5
十七大精神进.. 2007-11-5
更多...
  国内最新资讯       更多...
广东高州二中感恩大会
"烟酒心理干预课"明年春进..
陕八旬翁无偿教书法20载弟..
  杨志:深知为人师者的责任  

2007-9-7 9:46:31
    
 
 
  9月上旬,在大连举办的“2007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在应邀出席这一盛会并做演讲的几位中国学者中,有一位从事《资本论》教学和研究近30年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她的名字叫杨志。前不久,她刚刚完成在新疆财经大学为期两年的支教工作回到北京。

  大学教授报名去当志愿者

  2005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校团委收到一封信,写信者就是时年53岁的经济学系博士生导师、共产党员杨志教授。她在信中写道:“团中央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行动计划’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今年的宣传活动更使我一刻也不能平静……经过与丈夫和女儿的多次磋商,我决定以志愿者的身份郑重向你们提出申请:请允许我参加‘西部计划’,请批准我投身到支援大西北的队伍中去。”

  “五十而知天命”。对于杨志老师来说,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真谛。当年9月,杨志教授如愿成为一名特殊的“西部志愿者”。她随中组部选派的第五批援疆干部,来到对口支援单位——新疆财经学院(现新疆财经大学)经济系从事支教工作。

  在新疆财经大学支教期间,杨志教授一口气开设了4门课程,给研究生开设《资本论》选读、《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给本科生开设《外国经济思想史》。她按照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贯做法,把听课的143名研究生和32名本科生的课程论文全都评阅了一遍,包括手写版和电子版两种。一位老师说:“同学们的论文少则4000字,多则2.5万字,一般都在8000字左右,可想而知,评阅这些论文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塞外杨柳三千,春意姹紫嫣红”。新疆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李中耀教授感慨地说:“杨志老师是在新疆财经学院升格为新疆财经大学最关键的时刻支持我们工作的,她给我们带来了人民大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科研的好经验。”杨志原定在新疆财经大学支教一年,2006年支教期满后,学校提出希望她延期一年。她二话不说就留了下来,又进行了一年支教工作。

  用心灵的语言与学生交流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杨志开始自学《资本论》。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杨志教授始终坚持把自己的课堂设计成为一个能够链接马克思和青年学生、超时空思想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杨志老师把自己定位为“理论中介”,要求自己尽可能用简练、准确、鲜活的语言,来介绍马克思的观察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为此,她尝试把马克思定位一个和我们每个人一样的认识主体的位置,详尽地介绍了马克思认识世界的思想基础,让同学了解马克思观察人类社会的角度、尺度、高度和深度以及由此决定的宽广视野。

  杨志教授并不愿安分地“啃吃老本”。她凭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创新实干的劲头,在经济科学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资本论》的苦心钻研中,她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大量循环经济的思想。于是,她在经济学的城堡中用力撞开了另一扇大门——循环经济。比如,针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治理问题,她呼吁从宏观产业调整和微观控制两方面着手,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在新疆支教期间,她还把自己承担的重大课题“《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实证分析与计量模型带到新疆,带领老师和研究生一起做,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带动一批经济学青年人才成长起来。

  无论是在中国人民大学还是新疆财经大学,凡是听过杨志老师课的学生一致认为:听她的课是一种高尚的乐趣和享受,不仅能激发出对《资本论》学习的强烈兴趣,还能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同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从而使自己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杨志教授很忙,她手头总有不少课题研究要做。但她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那些研究课题,而是对青年人的教育和关爱。”在杨志老师的电脑里,密密麻麻地存放着学生的论文作业、彼此交流的书信。因为内容太多,找寻某个文件时,她往往要思索一下位置。据不完全统计,在2003年至今不到5年的时间里,杨志老师写给同学们的电子邮件近30万字。

  在杨志教授的办公室,她捧出一大摞署名“杨志的材料”的文件袋说,这些都是她的老师孟氧教授在去世之前收集的。“我的老师如此对待我们,我对我的学生们真诚负责不是很正常吗?”杨志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人民大学延续不息的传统,是为人师者的责任。

来源:                                                  (责任编辑:贺霞)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电话:0771-5882098   5858298   5712998  邮编:530012
Copyright @ 2006 中国感恩教育网